隨著手機的普及,孩子玩游戲愈加方便,而很多家長在孩子完成課業的基礎上,也會給孩子一點娛樂的時間空間,但由于支付便利化,未成年人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大額充值的事件也在頻發。是游戲平臺對于未成年人消費監管的不利、還是家長自己監管不嚴?最近,一款《蛋仔派對》的游戲引發了廣泛關注,據熱搜顯示,有數百位家長表示孩子充值,金額達到490余萬元。經過申訴一些家長獲得了全額退款,也有一部分僅獲得了部分退款。這類情況在姜堰,也在不少家庭發生。風靡小學生群體,花錢是為了好看的“皮膚”比較。據了解,該游戲是適用“8+”年齡的一款競技游戲,主要以可愛、好看的卡通“蛋仔”為游戲形象,通過競技關卡可以升級為鵪鶉蛋、鴿子蛋、雞蛋、鳳凰蛋等不同等級的手游。在這其中,標識性的就是游戲形象也就是游戲皮膚,皮膚越華麗,玩家越“上頭”。雖然有免費的能用,也可以通過玩游戲積累東西去兌換,但有特殊臺詞或音效等展現的、更為絢麗的皮膚就需要盲盒抽取或購買,并且由于玩家的皮膚越多,游戲還會定義“潮流度”,這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一種攀比,他有我也想有,這也是很多孩子充值的關鍵。